西藥中針對鎮咳和祛痰選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藥物,
鎮咳藥只適用于干咳無痰患者,分為中樞性鎮咳藥和周圍性鎮咳藥。其中,中樞性止咳藥適用于劇烈的無痰干咳患者,它雖然對咳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,但對咳嗽中樞會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,服用一段時間后還會成癮,所以不可擅自服用,包括美沙芬、可待因、嗎啡等。而周圍性鎮咳藥中一類是潤藥,如糖漿、蜂蜜和枇杷膏;另外一類是濕化和蒸汽吸入藥物,即將氯化鈉、復方安息香酊、桉樹腦等以蒸汽的形式吸入。老年人、孕婦、小兒都應避免服用中樞性鎮咳藥。
睡前慎用止咳藥
從干咳轉到后期咳痰時,多痰患者不能再選擇鎮咳藥而需選用祛痰止咳藥。祛痰西藥一般有兩種,一種是惡心性祛痰藥,常用的有氯化銨、桔梗、遠志、愈創甘油醚,空腹服用效果明顯。由于這類藥物劑量過大就可能引起嘔吐,因此臨床較少單獨應用,一般多用其合劑。二是黏液溶解藥,能使稠厚的痰液溶解,黏度降低后便于咯出。常用的藥物有沐舒坦;加邢到y疾病的人,特別是胃潰瘍病患者應慎用惡心性祛痰藥,黏液溶解藥則適用于普通人群。兒童不會咳痰,要慎用中成藥
對中藥(中成藥)而言,大多都同時含有鎮咳祛痰的功效,比如京都念慈庵, 潘高壽,克咳,急支糖漿等,其優勢是藥性溫和,從病源下手、根除疾病,但治療周期比較長,療效也沒有西藥顯著。兒童不會咳痰,更要慎用中成藥,以避免其中的鎮咳成分導致痰咳不出來而引發進一步呼吸道感染,甚至肺炎。
綜上所述,在祛痰止咳的藥物中,西藥與中藥各有所長:西藥主要根據呼吸道導致咳嗽的原因,直接對癥,見效快,但多需要聯合其他藥物綜合治療,如呼吸道感染需同時使用抗生素類藥物,感冒則需合用抗感冒藥物;常用的中成藥如對癥使用,療效確切,雖見效不如西藥迅速,但治標且治本。只是中醫講究辨證論治,比如咳嗽有熱咳、寒咳、傷風咳嗽、內傷咳嗽之分,止咳藥也有寒、熱、濕、涼之分,若不辨證選用,止咳的效果必定不好;颊咦孕匈徦帟r,首先要非常明確自己的病情,是何原因引起,有何癥狀出現,然后再對癥買藥。
目前一些化痰止咳的西藥,相比中成藥,治療咳痰周期更短,而且安全無副作用,但同時也可以配合采用中藥,能產生相得益彰的效果。